他是“一线尖兵”,也是创新先锋。
他深耕信息化测绘领域十余年,参与了省部级、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2项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省级科技奖项。
他用工匠之心攻克技术难关,用言传身教筑梦青年成长,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征途上写下了亮眼的答卷。他就是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GIS应用开发部副主任杨井源。
勤学善思,做锐意进取的排头兵
1997年,是杨井源走上测绘道路的起点。刚走出象牙塔的他,第一站便来到了部第三航测遥感院,成为一名测图员。
测图工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恰逢从模拟测图到解析测图的转型期,每天要坐8个小时以上,一天下来两眼昏花、腰酸背痛,晚上还要对采集的地形图进行编辑。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任务非但没有让杨井源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他认真研读标准规范,快速掌握技术要领,不到一年时间,便从一名普通测图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杨井源深知用科技创新提升作业效率的重要性,他边干边学,先后自学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编程技术,通过研发程序并反复测试优化,成功开发出了曲线编辑、等高线内插等实用程序,将地形图编辑效率提高了30%以上。
之后的数十年间,他扎根生产一线,潜心钻研专业技术,不仅成为项目生产中的攻坚手,更是瞄准生产所需开发出了“DGES 2006”“三维数字编辑系统3DGES”等一系列适用于测绘生产的软件。它们来源于生产又服务于生产,深受作业员、检查员的喜爱。杨井源也因此多次获得院青年突击手、技术革新能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勇担重任,做创新研发的开拓者
凭着数十年的积累,2007年,杨井源乘着测绘数字化发展的东风,迎来了而立之年的重要转折点。
彼时正值“十一五”期间,省级基础测绘面临制图数据与建库数据“两张皮”的问题。为解决由此带来的生产周期长、数据一致性差、数据更新联动性复杂等难题,杨井源顶着压力主动挂帅,带领科技攻关组挑战难啃的“硬骨头”。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反复试验与探索,2007年,该院推出的制图建库一体化解决方案问世,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规模化的制图数据与建库数据一体化生产。而这也成为杨井源打造信息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十年征程的开端。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测绘任务全面展开。杨井源再次敏锐地意识到,用科技赋能生产,才是制胜未来的密钥。
他带领团队一边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边瞄准生产需求,先后研发了影像集群化处理系统、精细DEM自动生产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测绘生产软件,并将其整合升级为集“采编一体、内外一体、图库一体、生产质检一体、调度管理一体”五位一体的OneDataPro信息化测绘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该系统被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指定为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统一使用软件,并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和省级重大基础测绘任务中,软件成果转化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近年来,通过更新升级,OneDataPro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在全国20多个省市100余家行业单位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四川省1∶1万无图区域测图工程建设期间,杨井源主持研发的地理信息一体化处理系统、电子调绘核查系统等OneDataPro信息化测绘系列生产软件作为一把利器,向参加项目生产的单位配发2000余套,广泛应用于DLG、DEM产品生产,以及数据编辑、外业调绘、质量检查等各个生产环节,不仅促进了工程产品形式创新和生产组织模式优化,更提升了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
传承辟新,做率先垂范的躬行者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杨井源拥有多重身份。
作为科技研发人员,他立足测绘地理信息“两服务、两支撑”工作定位,聚焦实景三维建设、地理国情监测、国土变更调查等项目生产开展需求对接、技术探索、数据挖掘和服务创新,开发“基础地理实体生产系统”“数据库驱动的地理信息协同处理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等程序软件,着力攻破测绘地理信息支撑服务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
作为OneDataPro的架构师和主研人员,他组建软件研发与支撑服务小组,通过建立技术服务QQ群、深入作业现场等多种形式获取生产人员对软件的使用反馈,并提供7×24小时技术咨询与支持服务。“一般问题力争8小时内解决,重大问题24小时内解决。”这是他对自己和团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坚守十余年的郑重承诺。
作为GIS应用开发部副主任,他带领全体职工主动作为、岗位建功。一批又一批青年测绘工作者登上科研舞台,为推动信息化、智慧化测绘技术发展奋进不止、步履不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杨井源将以匠心促创新,继续书写“科技强测”的时代荣光。 (张明珠 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