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水电站 邱哲 摄
万安湖风光 邱哲 摄
在赣江的上游,有一个清澈恬静的湖泊,名叫万安湖。
初秋时节,我再次踏浪而来,走向清清的万安湖。一到万安水电站大坝,我就听到了湖水轻柔的呼吸,一阵又一阵,引得我向着湖面极目远眺。坐上游船,向着湖心驶去。浪花飞溅,俏皮地扑进我的胸怀,摸一摸脸上,竟是如此柔软而清凉。
湖面犹如纯蓝色的绸缎,蓝中透青,青中泛碧,染绿了山,染绿了天,也染绿了我的双眼。同行的是万安县河长办的同志,他神采飞扬地介绍说,近几年,通过“河长制”相关措施的落实,万安湖两侧的厂矿已全部搬迁,一湖清水得到了守护。看着眼前的青山碧水,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空气带着清香,似乎还融有一丝淡淡的甜味,静静地沁入我的喉咙、我的五脏六腑。我顿感身心轻爽,真有远离尘世,宠辱皆忘之感。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行进在万安湖上,只见天地一色,仿佛整个世界骤然变得轻灵而空明。我心念一闪,蓦然想起了万安湖的凤凰涅槃。万安湖的来历可谓相当曲折,从1958年开工到1978年复工兴建,称得上“三起三落”。概言之,是名副其实的“高峡出平湖”。当时,工程建设难度前所未有,施工单位为此进行了8项技术创新,炸除惶恐滩,才筑坝而成面积达9000公顷的万安湖。我还记得当时竣工发电典礼之后,四方宾客蜂拥而至的情景,皆为一睹这高峡出平湖的壮美和雄奇。
如今,世人最关注的,却是万安湖那一湖清水。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在江西老表的眼里,这一湖清水就是“生命之水”。它既直接影响着下游数百万人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影响着鄱阳湖的水质和水体。为此,万安县精心制定了万安湖流域区间河流污染防治总体方案以及万安湖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美丽的万安湖。“这几年,在我们的号召下,不少网箱养鱼的渔民顾全大局,拆除了自己的网箱,还有一些老表关闭了经营多年的饭店。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保护好这一湖清水。”河长办的同志动情地说,“你现在看看,这水多干净,这湖多漂亮。要是你站在山上看,别提有多美了。”
我点点头。没错,在电视画面里,从空中俯瞰,万安湖更加妖娆多姿,既像一条飞龙在高山峻岭中蜿蜒伸展,又如一条碧绿的绸带,在蓝天下熠熠生辉。对千里赣江而言,万安湖虽然只是其中一段,却是赣江风光最美的水域。电站大坝以上,赣江在万安境内的流域曲曲弯弯,滩涂、湿地、库汊以及原始森林应有尽有。顺流而下,两岸绿树成荫,湖水清亮如镜。置身于这座巨大的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真以为漂流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每到假期,人们三五成群,都喜欢来万安湖畅游一番。或泛舟湖上,看轻风拂动水面,起伏的涟漪中闪跳着朵朵浪花。或驻足湖边小岛,欣赏白鹭翩跹,看它们相互嬉戏,贴着水面扑簌簌飞向远方。或顺水漂流,望湖边连绵起伏的群山,以及青黛色山影间葱郁的植被……曾经历赣江“十八滩”之险,又在造口驻舟停留的辛弃疾,写下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千古名句;乘舟经过惶恐滩的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动人诗篇。还有欧阳修、解缙、王士祯……他们乘舟赣江,皆留下大量诗词文章,现已成为万安湖“十八滩文化”的重要内容。你若沿着当年苏东坡的足迹走一走,看一看,便可在观音阁、造口壁、九贤寺等处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情怀。当然,你还可以像葛洪一样,去东华山、蜜溪坑、蕭公庙等地,探寻一下神秘的长生不老之术。
思绪悠然,让我把目光放得很远。再回头,看此刻的万安湖,却又是另一番滋味。白云飘逸,青山静谧,相互依偎着倒映在澄澈的湖水里。岸边的屋舍民居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中,温暖地点缀着大山的安宁。也许,开船的师傅也被眼前的美景惊住了,船行得极慢。同行的人似乎忘记了各自的存在,都在凝神注目两岸的翠绿苍郁。我走到船头,直视远方。心头畅快,油然泛起一阵感慨:山脉苍苍,湖水汤汤,我心宛在水中央…… (郭志锋 江西省万安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万安赋》《铁血万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