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大观
华兴 : 闽中的一串璀璨明珠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09-1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传统民居 林文斌 摄

家园 陈广程 摄

秋色 林跃 摄

地处福建戴云山西侧的华兴镇,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古老的文化村落,近来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饱览仪态万方的自然美景,领略古韵悠悠的传统村落。

华兴镇为丘陵中山区,境内千米以上山峰两座,最高峰宝山,海拔1095米。境内河道属闽江流域,主要河道均溪河境内长14.6千米,主要支流和平溪,境内长8.1千米。山水之间孕育着奇美的自然风光,其中以“杞溪十二景”最为著名,这里不仅有泉水叮咚的听泉岩、曲曲弯弯的十折瀑、恰似明镜的杞溪八潭,还有仿如万马奔腾的群马渡、浪花汹涌的木排石、状如寿桃的仙桃岩;这里不仅有水幕垂挂的挂帷瀑、水中傲立的鳄鱼石、顺势而下的飞练瀑,还有松涛阵阵的松岩、指点迷津的罗盘石。

华兴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9.2℃,森林覆盖率约60%,绿化率达90%,空气清新,风光秀美。各种自然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有40多种古树名木,红豆杉、福建柏、银杏、香樟等古木杂生其中。在洪坑村有个情人谷,生有10棵古松,高耸挺拔,两两成对,仿若情人相互依偎,别有意趣。

华兴镇还有着丰富的古村落资源,全镇10个村中就有5个荣获全国传统村落称号,每个村落都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故事。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明清时期传统民居村落中,以杞溪村传统民居最为典型。这个村落呈“S”字形,沿河而建。从选址、形成背景、村落格局特征诸多方面都自成一格,集中反映了杞溪村的地貌特征、文化特色和地域传统。《周礼》有云:前有照,后有靠,此风水之宝地。前有水,给人一种生机之象,流动的水在居住的周围,为财气之门;后有山,给人一种靠山踏实的感觉,可以藏风纳气,稳如泰山;前有明堂开阔,后有靠山稳当,通常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杞溪村山水相映,最初的村庄位于一处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河漫滩之上,住宅形制依“北斗七星”排列,背山面水、聚气藏风,极尽传统建筑理念。杞溪村先民选址筑宅的原则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主要体现为“背山面风”“面水防洪”“藏风聚气”“尊崇传统”四大特征。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被列入三明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和全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名录。

如今,华兴镇内明清时期古建筑数十座,其庭院格局、建筑特色以及建筑砖木雕饰,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且多年来多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修葺古屋,使其大多还保留有当年的风貌。古村宅院布置错落有致,古朴典雅,传统工艺的木雕十分精巧,结合当地明朝时期特色的烧瓦制砖手工艺术,显得古朴而祥和。

除诸多古屋之外,镇内还有明弘治年间的通驷桥、南宋古刹石峰岩寺等诸多古老建筑,这些古村落处处可见曲径、石阶、石墙、古井、古官道、古瓦窑,村庄蕴含着浓厚的古色古香。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溪两岸,石桥古巷与花草流水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华兴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先民早年因避战乱而自中原客居在这南方的群山之中,繁衍生息数百年而形成自身独特的乡土文化。每年,当地的村民都会自发举行传统活动,载歌载舞、敲锣打鼓,祈求新年风调雨顺、物阜民康。华兴镇的传统民俗还主要体现在祭祖庙会之中,这项活动集中展示了华兴传统活动和名产,如灯彩、曲艺、舞狮、油粿、粉干、米粿尖、清明茶等。华兴镇农业种植以水稻、甘薯、木薯、槟榔芋、花生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橘、油茶等。其中油茶种植面积2.6万亩,全县第一,是大田县油茶主要生产基地,所生产的茶油品质优良,“大田华兴茶油”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油茶是华兴镇的特色产业,生长在火山岩之上的油茶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榨油手艺还在这里延续,每年油茶收获季,村村上空都萦绕着一层淡淡的茶油香。

近年来,华兴镇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总体要求,秉承着“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基本定位,将地球故事与村民故事融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融合,打造“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宜居宜业新农村、新乡镇。仙峰村建设大樟树公园,打造“道谷仙峰·七彩田园”项目,绘制大型文创彩绘,新建休息亭、景观台、砌石景观路,获评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杞溪村在获得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称号之后,建设祖祠荷花塘、古官道、原始森林漫步道等项目,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洪坑村进一步美化绿化村庄,种植景观荷花30亩,成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昆山村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新建文化广场、亲水平台、景观池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为了提升美丽乡村的品位与档次,华兴镇还发挥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重点挖掘“红色、绿色、古色、土色”等四色旅游资源,经过努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美丽休闲的“彩虹小镇”、大田首个户外水上项目仙峰漂流、连绵万亩的油茶林、神秘古朴的古村落群以及叶炎煌红色文化园,这些美丽的景观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闽中腹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览胜观光。

(卢辉 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三明市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