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感湖湿地保护区 徐华 摄
晚霞辉映龙感湖 徐华 摄
白头鹤 徐华 摄
龙感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别山南侧。通往龙感湖的九条大河,由上游的涓涓细流,蜿蜒曲折,穿越沟壑,流过广袤沃野、集镇乡村,像九条长龙玉带,汇入烟波浩渺的龙感湖,编织成一幅壮丽的水乡画卷。
从空中向下俯瞰,龙感湖和西边的太白湖,就像两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黄梅大地上。历史上,无数先民逐水草而居,迁徙、栖息在这里。直到20世纪末,还有渔民长年生活在龙感湖的渔船上。如今,在龙感湖周边,以龙感湖农场、张湖农场、大源湖渔场为代表,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农场、渔场在发展水产养殖业。
数不清的鸟儿在这里繁衍生息。放眼湿地,阡陌纵横,绿浪滚滚,白鹭翩飞。泛舟湖心,不时有鸥鹭从头顶鸣叫飞过。野菱、芡实、蒿草的叶丛中经常可见各式各样的鸟窝。
在广阔的大湖西侧,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一条人工岸线绵延百里,纵贯南北,把水面和陆地分开,这就是西隔堤,也被当地人称为“百里长堤”或“八一大堤”。沿着大堤向南,一边是浩荡湖泊,一边是广袤沃野。堤身两侧的滩涂湿地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几乎被植被覆盖。而绿草下面,全是目光所不能及的水和水生动植物。登高远望或临空俯瞰,夏日的西隔堤俨然是一条绿色长龙,逶迤在龙感湖边。
镶嵌在湖西岸上的大小水闸有不少,较大的有沱湖闸、严家闸、湖口闸。这些建于20世纪中期、历经几十年风雨仍傲然屹立的过水闸,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夏季,它们调控着来自不同方向的河港来水,护佑着无边的湿地田园。近年来,这些水闸经过翻修,更显得高耸巍峨。
站在高高的闸顶,眺望东升红日,极目旷野平畴,任凭风雨滋润,尽情感受神奇大自然中力与美的结合,一种别样的开阔情怀会油然而生。
清晨,金轮吐曦,站在东观亭上遥望湖面,观赏日出,但见波光粼粼,满眼金银世界。午后,湖面云遮雾罩,阵风吹过,电闪雷鸣,急雨似箭,落到水面溅起层层雾烟,发出沙沙的响声,带来舒心的清凉。
龙感湖的夜晚更迷人。就着一轮明月和满天繁星,邀三五好友,尝一盆鱼虾,泯两杯菱角酒,唱几曲黄梅戏,听细浪私语、蛙鼓虫鸣,看萤虫飞舞、渔火闪烁,任微风轻拂、雾露滋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此足矣!
无论是划船荡桨,还是驾舟冲浪,置身于湖中,乐趣别样。那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满眼的野菱、芡实、蒿草,令人心旷神怡,饱眼福又饱口福。几只鸥鹭或匍匐草丛栖息,或掠过低空鸣叫。暴晒时,扯两片硕大的荷叶顶在头上,又凉又香。采几颗莲蓬、菱角、芡实,剥出那饱满的籽粒,嚼上几颗,又脆又甜。性起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痛痛快快地绕船游几圈,感觉特爽。天人合一,智者乐水,岂不快哉!
龙感湖最绚丽的风景在荷塘。荷塘里宽大青碧的荷叶,清香四溢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秆,鼓涨娇媚的莲蓬,甘之如饴的莲子,扎根泥里的莲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望无际的连片荷区,丰年期足有两三万亩。还有雨中荷韵,风中荷舞,日下荷熹,令文人雅士情不自禁地妙笔生花。更有那类似于等比数列、“百里九十”的次第开放、厚积薄发,被人总结为“荷花定律”。在龙感湖,可以充分体会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
相比其他季节,夏日的龙感湖更显得博大、壮美。往年夏季,渔船不时在水中穿行,渔民那爽朗的谈笑、悠扬的渔歌,伴和着欢快的马达声、收获的喜悦,久久飘荡在湖区。茂密的草丛里,常有鱼群躁动,不时跃出水面发出响声。据统计,龙感湖的野生水生动物近百种,其中已获知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有58种。
道法自然。我们期待多情的龙感湖明天更美好。 (潘代军 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主办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 京ICP备13053331号 联系电话:010-6388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