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大观
千峰竞秀神农山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09-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龙脊长城

神农山秋色  本文图片由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

登高望远,站在矗立中天、气势雄浑的神农山主峰紫金顶,眺望九山两河二十八峰,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传说,神农山曾是炎帝神农氏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神农山因此而得名。唐明皇李隆基在游览神农山时,写下了《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一诗,其中“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一句,“白雾”“丹霞”与“阴壑”“晓光”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壮丽、神秘的氛围。

千峰万壑不可数

神农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西北25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同时还是儒道佛文化名山。作为南太行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神农山集雄、壮、奇、幽、俊于一体,紫金顶、白松岭、卧虎山、龙首台、一天门、一线天、百草坡、桃花溪等构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神农山和整个太行山脉一样,形成于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山势陡峻,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生境多样。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及石灰的淋溶作用,形成许多悬崖、深沟峡谷和天然溶洞。沟谷深切,高度在百米的悬崖举目可见。

紫金顶俗称“小北顶”,是神农山的主峰,海拔1028米,傲立群山之巅,巍峨挺拔,直插云霄,号称“中天玉柱”。游走其间,移步换景,恍若人间仙境。其山势之雄险奇绝,树形之虬曲优美,景观之深奥神秀,当推全国之最。从伏羲峰到一天门之间的一条长约1.5公里的峡谷名叫“桃花溪”,又名“西贝涧”。每逢阳春三月,满溪桃花盛开,好似天然的长轴画卷。阴雨季节,桃花溪流水滴瀑,雾气茫茫,登山之行犹如步入仙境。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当年经此登紫金顶探险览胜,就被这里的优美风光所吸引,挥毫赋诗《题西贝涧》一首,其中“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幽泉间复逗石侧,喷珠漱玉相交喧”便是对桃花溪风光由衷的赞美。

如果说攀紫金顶是登高观景,那么游白松岭才是历险揽胜,才能真正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从紫金顶北望,一道峻拔山岭似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跌宕不驯,奔向太行山的层峦群峰之中。其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又像人工堆砌的长城一样,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龙脊长城”。岭奇、松奇、石奇、路奇、景奇是白松岭的特点。顺岭而行,两边是刀劈斧削的悬崖绝壁和深不可测的幽谷险壑,一步一景,一松一景,一石一景,此乃神农山风光绝佳之处。

置身云路觉天低

南天门位于紫金顶的最南端。置身于此,云雾缭绕,如临灵霄宝殿。极目远眺,感受到山的雄伟。前方是俗称“牛角川”的沁黄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到此戛然而止,母亲河黄河依稀可见,在此可以饱览大山、大河、大平原的壮丽景观。

山前的怀川大地用它甘甜的乳汁,孕育出了韩愈、李商隐、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背后是连绵起伏、逶迤不绝的八百里巍巍太行。清代诗人张用达曾用“置身云路觉天低”来形容南天门的雄伟壮观。明末大书法家王铎在《怀州吊古》诗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1940年,朱德途经神农山时,被壮观的景色所感染,赋诗一首《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龙脊白松一奇观

神农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天然氧吧。这里有植物1912种,名贵中药材300余种,至今流传着“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

神农山有陆栖脊椎动物260余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共有3000余只,分属9个猕猴群。它们就像是大山里的9个原始部落一样,猴儿们或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或与游客嬉戏逗乐。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还有金雕、麝等5种,珍稀植物有照山白树、领春木等10种。

白松岭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享有“天然动植物园”的美称,景区内生长着330多种植物,100多种中草药和40多种珍禽异兽,其岭巅上生长的白皮松为我国珍奇树种。白皮松又名“白鹤松”“龙鳞松”,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因其生长在“龙脊长城”上,且树干布满斑驳陆离的色块,酷似龙鳞,故而得名“龙鳞松”。龙鳞松是亚洲唯一的三针松,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上。神农山是全国数量最多、最集中的野生龙鳞松原生地。生长于悬崖绝壁之巅,1.6万余株形态各异的龙鳞松,宛若大山里的精灵,在悬崖绝壁上展现着万种风情。

为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丰富神农山景区内涵,沁阳市下功夫建设地质公园,助力旅游事业发展。神农山世界地质公园面积96平方公里,分为紫金顶、仙神河和逍遥河三大景区,是一处以奇峰、异岭和峡谷为特色,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供游客赏景寻幽、野营探险的地质公园园区,为神农山增添了新魅力。 (崔伍 河南省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