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大观
烟雨大理城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09-1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图片来自摄图网

心心念念着云南大理,如同惦记着一场未能如期而赴的邀约,如同思慕着江湖中一处远离刀锋剑阵的桃源。总是忍不住畅想,那儿该有马疾香幽崖高人远,还有山茶满路满城芬芳,有传说中的缥缈峰、灵鹫宫和武学秘籍,或许还有身怀绝技的世外高人。当飞机从大西北黄土高原而起,披着万丈霞光,冲破云层,缓缓降落在云贵高原,迎接我的是一场绵绵的秋雨。

很早就对大理的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向往不已。机场大巴路过下关的时候特地开窗感受了下,南国的风即使在秋天也少了北方长驱直入式的凛冽清寒,而是柔和湿凉的,裹挟着温润的水汽,似乎还有丝丝缕缕的花香。想必那花香就是从上关鲜花着锦的白云深处而来,一路牵挽着苍山翠,一路蜿蜒着洱海蓝,飘荡散开在每一条街、每一条巷中。

到达古城时天色尚早,天空刚刚退下灰蓝的夜色,开始零星飘起细雨。紧闭的雕花窗牖,寂寥无人的青石板街,唯有穿城而过的河水汩汩地流淌。待寻到客栈放下行囊再出来时,已有卖早餐的小商贩陆续出摊,汤汤水水蒸腾出的热气、叫卖的吆喝声,古城瞬间就生动了起来。饱饱地吃上一碗饵丝,信步在城中闲逛,不多时朝阳初升,金光斜斜照射,半空中留有稀疏的雨丝亮晶晶的,一线一线地坠落,沾湿了鹅卵石墙壁,沾湿了姑娘们的裙摆和绣花鞋。这个季节的北方已是金风乍起、草木渐凋,但南国仍是柳绿桥平、花团锦簇。交错的民居小巷中,放眼望去,朦朦胧胧紫、融融冶冶黄、疏疏落落粉、深深浅浅碧,酒肆茶楼旌旗招展,银匠师傅叮叮当当敲打着首饰、器皿,花店的小伙计抱出一大捧缀着新露的玫瑰,卖扎染布和刺绣小包的白族老太太晒着太阳……

正值初秋,天高日晶,泉清石白,苍山葱茏叠翠绵延,十九峰如出鞘利剑般闪着寒光直指天际,山风穿林而过,积潭泛起涟漪,草木萧萧瑟瑟。未能望到顶峰终年不散的积雪,唯见头顶处玉带云好似天宫仙阙千匹万匹的白马神驹奔腾而出,洁白若絮,翻卷如轮,轻盈类羽,缥缈似烟,氤氲叆叇,直上青天。登临送目,群峰叠嶂,山脊绵延如画,长空湛湛如洗,淡青的山岚与胭脂色的晚霞遥相映衬,空中仍有蒙蒙水汽,沾湿了人的发梢鬓间,隐隐有些沧桑的感觉。一阵西风拂过,洁白的曼陀罗花在黄昏中摇曳,水珠簌簌而落。此时虽有阵阵寒意,却有透骨清香。

晚上的古城比白天还要热闹,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每条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湿漉漉的青石板街倒映着闪烁的霓虹,露天烧烤摊滋啦啦冒着热气,街头上有艺人弹着吉他。年轻人们最爱光顾的是酒吧,他们或三三两两或成群扎堆聊天玩闹,浑然不理会舞台上的乐队表演有多投入、多卖力。大理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以包容的姿态将古典建筑与现代生活相融,充满勃勃生机。

苍山点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远远望去,在银苍玉洱之间、金色的稻田之畔,一片错落有致的白族村落,这不正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吗?白族院落依着山行之势坐东向西,伴着雕刻与彩绘,以其中式建筑独有的浪漫与精致,惊艳了千年岁月。庭院内楼阁鳞次,兰香桂馥,半墙殷红的三角梅枝叶繁茂,卷帷堆锦般倒垂下来,屋檐状如飞鸟凌空展翅。

玩到傍晚时分,我从桃源渡乘游船离开。离岸不多时,果不其然又下起雨来。细如牛毛的秋雨斜斜密密地落在水面上、甲板上、行人身上,烟波浩淼,烟云缭绕,透骨清寒。洱海上升腾起茫茫的水雾,洪波涌起,数米外就什么都难辨认了。回首来处,只有朦胧的灯光若隐若现,心中不由得有些“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萧瑟迷惘。仿佛过了许久,行船慢慢至洱海中央,忽起一阵秋风卷过,积雨云刹那间全部散尽。只见此时明月初升,满天繁星大如斗,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湖面澄澈如镜初磨,倒映着星月的光辉,随着游船缓缓驶过,波光粼粼。

船上所有的人都沉默了,痴痴地望着,仿佛凝固在这时间与空间的阡陌交错处,不知是在人间还是仙境,不知今夕是何夕,唯觉如醉而醒,如梦而觉……  (刘佳旎 甘肃省地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