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大观
一湖碧波青山明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09-2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仰天湖 孙晓才 摄

四明云海 郑奕训 摄

海拔810米,是浙东四明山的高度,也是仰天湖的高度。盘山公路蛇行在竹海云雾间,耳畔是阵阵松涛,眼前是明丽山谷的翠竹、茶园泼天的绿以及梯田间金色的稻浪。大朵的云团翻下蔚蓝的天空,像要为七彩山丘补上一段诗意的旁白。

四面明朗朗,八方亮堂堂,这是我心目中四明山的样子。有《余姚县志》为证:“四明山,二百八十峰,层峦叠翠,中峰四窗岩,四个洞穴横列于悬壁之间,犹楼之石窗,以通日月星光,四明山由此得名。”在四明山的那几日,我们仿佛住在云端之上。这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蹲守山头和树梢的云,像等待放牧的羊群,未及打开栅栏,雪白的身影开始笼罩川流林海。山峦、树木和村庄开始奔跑,就像一群贪玩的孩子,连接山外的路,是夏天跑丢的一只鞋。我们的民宿就藏在羊群一样流动的云烟里,云雾奇观是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赠予我们的一份厚礼。

浙江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余姚市四明山腹地,辖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等5个市区,总面积6665公顷,立木蓄积量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6%以上。山脉纵横,山势陡峭,自然形成了众多的溪、涧、瀑、潭,为甬江、曹娥江和奉化江三江之源。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暑天日均20℃左右,绝对最高温度不超过30℃。“晨观日出,夕眺晚霞,阴看云海蜃楼,冬赏雪景雾凇”,素有“中国第二庐山”和“江南雪乡”的美誉。

岚气散尽,长风掠过松涛,薄薄的云天如同绢帛,仿佛一口气就能吹破。三间两层的老砖房被主人打理得朴素又干净。庭院一角高涌的绿潮,阳光在枝叶间涂抹芬芳,一串串毛茸茸的果子拨开绿云,晃动调皮的小脑袋,活脱脱一群抓耳挠腮的小猴子。

或许看出我的心思,主人汪大哥指着满树果实笑着说:“你们城里人管这叫猕猴桃,山里人叫藤梨,十几年前从山上挖来的。这几年,日子红火,果子也一年比一年结得多。”得知汪大哥院子里的猕猴桃是野生的,我更来了兴趣。仔细看,这果树还真与众不同,盘根错节的枝干显示着树龄。汪大哥念起他的“猕猴桃经”,脸上的皱纹也像要飞起来。“客人来了,可以在猕猴桃架下乘凉。果子呢,既可以酿酒,又可以换钱。”山河盛世,满目繁华,想来,植物也知冷暖。

时值正午,站在阳光里,竟觉不出热。清风掀起小院一角的绿荫,横斜的枝丫下放置着一口清泉汩汩的大铁锅,有长长的管子,引屋后的井水于微型池塘。这小小的庭院竟藏着那么多惊喜。“低八度民宿”“天然氧吧”“浙东绿肺”,一概都是大山人的金字招牌,四周拱卫着碧树流云的地质奇观、青松翠柏的森林公园,以及先贤黄宗羲讲学布道的棠溪。聪明的大山人,家家户户开起民宿,每逢盛夏,这里更是一房难求。汪大哥接过我们从山外带来的大西瓜,“扑通”一声丢进锅里,水花溅湿了水边的我。摸着脸上的丝丝清凉,似痛饮了一瓢甘霖。他又手脚麻利地从边上的坡地拔来一把嫩花生,一颗颗摘下,用一只老旧的木瓢舀出井水,放在一旁的石板上搓洗揉搓了几回,蓄满水汽和清香的花生嫩生生的,直勾我们的食欲。那香也飘满女主人的灶头,热气腾腾的老锅煮着油汪汪的土鸡。灶膛里,蓝色火苗“笑”着,欢快的长舌不停地舔着锅底。

猕猴桃架下还是最原始的饭厅,阳光从斑驳的叶子间漏下来,几片细碎的光影游走在油炸溪鱼、白切鸡和鲜花生之间,光与影也跳进桌边的“池塘”,好似披着镶了金边的绸袄。阳光、老土灶、蓝火苗、一架绿云,真有一种家的感觉。我含泪下箸的竟是绵绵不绝的乡愁啊。

森林公园有常驻绿阔叶林、柳杉长廊、金钱松林、柏木林、黄山松林、红枫林等达千种以上。这里还是动物和鸟类的天堂,有白鹭、小杓鹬、草鹭、灰鹭、青头潜鸭、银鹭、红嘴鸥,还有河麂(獐)和白颈长尾雉等珍稀动物。山上还有灵芝、黄精等多种药材。稍事休整,我们从仰天湖村出发,步行约两公里的崎岖山路,沿溪涧而下。一路溪流叮咚,凉风习习。一条山道在高耸蓝天的金钱松中缓缓铺陈,沿途都是遮天蔽日的森林,阳光只能追随着从侧面打出一道道聚光灯。越往前,流水有了钟鼓之声,行在山崖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前方一条小路为我指点迷津,转入山谷,迎面一道峭壁,一条瀑布从天而降,垂挂在谷底半月形的洞口前,形成了四五米宽的水帘,注入洞前的圆形水潭。洞口宽35米、高约3米,洞内深11米,可容纳300多人。汪大哥说:“如果你们冬天来,水帘就变成了冰帘。”想象着冬天的森林公园,白雪覆径,雾凇满林,必定美如童话世界。

山里的夜来得早。炊烟散去,暮色撑开大山。几星灯火错落山间,农家院落几乎坐满了南腔北调的客人,大多是举家老小而来,也有友人结伴的。沿着山道漫步,山风婉约如歌。月亮还未升起,两旁的大树切割头顶的苍穹,密集似雨点的星星挂满树梢,又滴落我的肩头。

“啊,萤火虫,这里,那里!”同伴的惊叫声像一枚细针,划开夜的宁静。是的,不用搜寻,这暗夜的使者、这童年的伙伴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草丛中,举着黄绿色的小灯笼,一闪一闪,如梦似幻。“捉住了。”同伴欢呼着递给我,我接过轻轻合掌,旋即又摊开掌心,那萤火虫倏忽不见了。我的手中什么都没有留下,但似乎握到了什么。关了灯,望一眼敞开的窗子,那山似乎比白日矮了许多,也近了许多,仿佛一伸手便能触摸它的心跳。夜色重重泼下来,云在屋檐挂下帘子,竹椅、板凳和衣而眠。山风跳起草裙舞,月亮露齿一笑,又赶紧拉过丝被做梦。浓绿、翠绿和豆绿,手挽手走下猕猴桃架。天空撒一把星子,扔进黑丝绒的夜。远远近近的狗吠,一波接一波地,把夜叫得又深又黑。

一朵蔷薇打开黎明,阳光侧身射进黑松林,一半化水,一半化雾。泥土生长温馨、祥和和芬芳。豆角牵着竹篱笆,这位植物王国的攀岩高手,在一场阳光里积极向上。九旬老汉荷锄、挥镰,打理稼穑,把烟火日子一寸一寸叠成幸福模样。我在一段流水里的唱词中返回原点,心里淘洗了一般。穿过林子,百步之遥已是仰天湖。“仰天湖,湖仰天,山在湖四沿,湖在山之巅。”这话形象地道出了湖的神韵。湖虽小,但春发樱花、夏布清凉、秋扬枫红、冬凝落雪,每一季都令人怦然心动。

想着这些的时候,太阳已经挥动火红的鞭子,把浪花似的白云拴在腰间。仰天湖被搁置在墨玉似的花盆里,与天空交换笑靥。几只天鹅,在枫红的倒影里抛出一朵朵白蘑菇。静水流深,我坐在湖边,安静地读一帧山,一卷水,一册绿,直读得山明、水明、眼明、心明。

仰天湖,把四明山叫得明艳动人。  (柯亚莉 浙江省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