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 > 热点聚焦
吸纳基层智慧    提升工作效能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10-0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开栏的话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然资源部系统各司局、各单位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检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坚持在调查研究中转变工作作风、推动解决问题、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不少成果已转化为政策文件。

为了继续抓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调研成果转化、显化调研成效,《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大兴调查研究》专栏,陆续选刊一批优秀调研成果,加强调研成效总结和宣传解读,推动更多成果转化为有效政策供给,转化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思路和方向,转化为务实的工作作风。

吸纳基层智慧 提升工作效能

苗前军

各地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在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地类变化监测、重点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探索开展季度监测,在现有年中、年底两次监测的基础上加密监测频次,重点围绕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推堆土等开展季度监测

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尽快完善自然资源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数据分析评价工作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立足工作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赴江西、重庆、黑龙江、山东、湖北、湖南等地着重了解各地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和调查监测各项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式交流,在“察实情、问良策、求实效”上下功夫,听取意见建议,吸纳基层智慧,提升工作效能。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扎实推进

调研组所到各地各单位能够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同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在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地类变化监测、重点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各地对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按照部党组坚持在“一张底图”上管空间、管资源的要求,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唯一底图、底板、底数,将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作为检验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督察执法等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规划、耕保、执法等工作与调查监测工作的配合衔接日益密切。各地在统一调查监测制度构建上开展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如江西省起草制定了本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多个省份在国家组织开展上半年地类变化监测和年度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加密了监测频次,探索开展季度监测。同时,在卫星遥感监测基础上丰富监测方式,提升发现国土利用变化线索的能力。

部分省份积极推进关键技术融合,比如:2022年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联盟,聚焦多源数据获取处理、自然资源智能监测和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重庆市组织完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构建试点,加强“国土调查云”推广应用,推动遥感影像自动解译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自主探索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和智能解译技术创新。

同时,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等部属单位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完成调查监测任务,展现了过硬的工作作风,为国土变更调查等任务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集中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关举措

调查监测司认真梳理总结调研过程中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建议,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针对各地反映年度变更调查的调查举证时间紧张、北方地区由于季节因素对部分地类难以举证等问题,调查监测司构建并完善了日常变更机制。在上一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各地可结合上半年地类变化监测、自然资源管理项目需要和各地组织的相关监测、巡查等工作,适时开展日常变更调查。日常变更调查结果经省级核查通过后,可随时报部开展国家级核查“随报随审”,减轻年底集中实地调查举证的压力。

针对森林、草原、湿地调查与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差异较大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78号)明确,必须以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制作调查底图;各级林草部门完成的调查监测成果,须经同级自然资源部门和林草部门共同审核通过后,正式行文报上级林草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成熟度距离实际生产要求还有差距的问题,调查监测司召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交流研讨会,邀请调查监测领域院士、专家作专题报告,有关省份介绍第一批技术体系试点成果及经验,听取各地关于专题技术研究和第二批试点工作建议,鼓励推动各地加强调查监测关键技术和业务体系创新。

针对地方部门在开展分析评价工作方面缺乏指导性意见的问题,调查监测司组织编制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评价指标体系及技术指南,向各省份及系统内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并对照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同时,调查监测司了解地方自然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及问题建议,指导和推动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分析评价工作。

切实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效

调查监测司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部党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调查监测各项重点任务,在继续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向基层单位群众问实情、求良策的基础上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提升调查监测工作成效。

——持续做好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统筹部内技术力量,把握整体工作进度,密切各任务环节衔接,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保持“三调”成果现势性;坚持把数据真实性放在首位,加强国家级核查力度,确保“一张底图”真实准确;注重强化与地方部门的沟通指导,充分运用日常变更机制,切实减轻地方部门工作压力;加强与规划、耕保、管制、利用、生态修复、督察、执法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数据共享,在保障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讲清合理性,更好地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完善森林、草原、湿地专项调查工作机制。与国家林草局加强沟通,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共同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对地方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林草部门的指导,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密切与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衔接,保障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的顺利实施。

——尽快部署推进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围绕2025年完成新一轮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目标,在《水资源基础调查总体方案》基础上编制完成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调查内容及各地区各部门任务分工。

——着力提升自然资源监测能力。不断优化自然资源监测工作整体布局,继续开展地类变化监测,及时掌握包括耕地在内的各类国土空间变化,做好与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衔接,将变化图斑发至地方部门作为日常变更的变化线索;着力推动城市国土空间调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探索开展季度监测,在现有年中、年底两次监测的基础上加密监测频次,重点围绕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推堆土等开展季度监测,更加及时掌握耕地、建设用地等变化情况;开展特定专题或重大区域的专项监测和重点监测,形成年度、半年或季度分析报告,支撑科学管理和决策。

——深化数据分析评价工作。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尽快完善自然资源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数据分析评价工作;深化数据综合分析,拓展数据分析选题和内容,开展城乡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与变化情况分析、自然资源禀赋分析、区域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分析等。

——着力推动关键技术融合创新。聚焦调查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难点,充分发掘吸收地方首创经验,发挥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汇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调查监测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第二批试点组织实施,不断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司长。经作者同意,本调研报告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