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 > 海洋日 > 2020年
海宝守护行动,一同为海洋“拼出多样”
来源: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0-06-0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20年6月5日至6月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 联合主办,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的“海宝守护行动”公益创意事件在线上展开。6月8日当晚是活动的高潮,主办方共同发布“海宝图”,一张描绘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地图,展示物种及栖息地在海岸线与海域的分布。此次事件聚焦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拒绝消费濒危海洋野生物制品”以及“支持可持续海鲜”等三大行动主题,号召公众用个人行动来支持海洋保护,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采取行动来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活动期间,WWF和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联合了8家机构以及多个艺人在线上共同为海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发声,并在社交平台上呼吁公众以行动支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WWF海宝图”小程序于6月5日正式上线,公众通过收集海宝拼图,在小程序解锁相应海宝,同时了解海宝的科普信息以及它们正在面临的威胁。

WWF海宝拼图小程序主页面

WWF海洋项目专家杨松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WWF海宝图’趣味互动的小程序,让大家在解锁和收集海宝时能认识和了解到这些可爱的海宝,也意识海洋面临的危机,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我们只需对日常习惯和消费行为稍加注意,每个人都能成为海宝守护支持者,为改善海洋环境带来帮助。”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自然资源部宣布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 保护海洋生态”。当天晚上8点是“海宝守护行动”的活动高潮,主办方共同发布“海宝图”——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图,其中描绘了我国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在海岸线与海域的分布,并附有“海宝图鉴”与“守护秘籍”,介绍物种基本资讯及个人保护海洋的方法。

海宝图正面和背面

“海宝图”的发布延续“海宝守护行动”精神,展示了35种如中华白海豚、玳瑁、大黄鱼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海洋珍稀濒危物种,以及3种典型的中国海洋栖息地。我们希望借由这张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地图作为海洋科普的工具,让更多公众和社会各界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并共同采取行动扭转海洋衰退的趋势。

海洋保护除了个人行为改变以外,也亟需社会各方的力量加入,比如支持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发展可持续渔业和供应链、从生产端减少一次性塑料和推动循环经济、企业碳减排以减缓气候变化等。借着“海宝守护行动”的契机,碧欧泉与WWF携手开展“中国海洋保护计划”,支持治理三亚市海洋塑料问题与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教育工作;URBAN REVIVO也与WWF和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共同启动守护中华白海豚的项目,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进行调研,并向公众推广环保理念。

同时, 2020年是 “生物多样性超级年”,对于制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与行动意义重大。《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COP15)将在中国昆明召开,是一个绝佳契机让世界各国设定进取的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也可以团结利益相关方共同达成“人与自然和谐新共识”。

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当天,也发出了“推动可持续的海洋创新,助力后2020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议,呼吁我国通过五大领域的行动来保护海洋,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强国建设相结合,以公平的方式向可持续的蓝色经济转型、加强海洋相关的部门协调和创新、进一步推动海洋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强推进国际合作,期待在十年内扭转海洋生物多样性退化的趋势。

“中国是海洋大国,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海洋物种数量位居前三。我们为此自豪的同时,也肩负着守护的使命。”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表示,“海洋的危机牵涉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回应与落实行动,以及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我们期待在中国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能促成一个进取、公平的2030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在海洋面临紧迫危机的时候,中国作为CBD-COP15的主办国,期望将发挥国际政策的领导角色,从制定全球目标到落实执行的长期任务,在国内和一带一路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改善海洋环境的未来,成为国际上的“海洋生态文明强国”,保护我国珍贵的“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