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团委:用实干担当擦亮青春底色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3-09-2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高山、登海岛、进乡村、入荒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批示精神,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团委近期组织开展了“根在基层”——开局之年看高质量发展调研实践活动。5个调研组分别围绕“乡村振兴及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用地保障”“海南热带雨林管护能力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层海洋站建设发展情况”“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主题,奔赴福建、海南、山东、甘肃、青海等地,把基层当课堂,把实践当教材,深入开展调研实践。

“多年来,自然资源部坚持开展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干部深入一线了解实情,密切与基层联系,取得良好成效。今年的调研实践活动,旨在推动青年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基层锻炼中深入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与自然资源部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邹艳艳说。

追寻红色印记

坚定理想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进一步坚定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调研实践活动将参观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古田会议会址,青年干部聆听讲解,重温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会址北侧的毛主席纪念园依山而建,庄重肃穆,青年干部瞻仰了毛泽东纪念碑,并敬献鲜花,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位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的九个大字引人注目。青年干部重温了《才溪乡调查》的主要内容,瞻仰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光荣亭等红色遗址。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开展调查研究的经验方法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青年干部意义重大。

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刘孟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青年干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77年10月,为了获取宝贵的观测数据,刘孟山在成山头水温测点采集水样时不慎被卷入海中,牺牲时年仅22岁。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青年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调研实践活动,思想接受了洗礼、灵魂受到了触动,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展现新风貌、新作为,用实干担当擦亮青春底色,努力成为新时代自然资源领域的“青年先锋”,为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开展走访座谈

察实情摸实况

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是此次调研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各调研组综合运用随机走访、座谈交流、跟班作业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考察。青年干部沿着木栈道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了解热带雨林保护成效及自然资源管护与科研监测情况,并深入毛纳村、椰仙茶园、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新高峰村,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搬迁工作进行调研。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青年干部与当地工作人员交心交谈。郑海强在此工作30多年了,经常深入雨林腹地开展监测调查,被大家称为长臂猿的守护者。青年干部表示,正是有了郑海强这样扎根基层的守护者,热带雨林保护工作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们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的作风令人敬佩。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自然资源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供给?在福建省漳州、龙岩、宁德等地,青年干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听取讲解等形式,调研古村落保护、产业融合发展、村庄规划和用地需求情况,并与各级干部就乡村振兴产业用地保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

“山区县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难度大”“乡村旅游用地报批难”“村民退出宅基地意愿不高,存量土地盘活难”……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中,青年干部深深体会到,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真正察实情摸实况,才能把政策研究工作做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启动,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在甘肃文县大山深处,青年干部走进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阳山项目组,面对面实地了解找矿突破难点、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

阳山金矿在我国黄金工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不仅是亚洲最大的类卡林型金矿,也是“科学求实、敬业奉献、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阳山精神发源地。青年干部表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掌握了许多之前不了解的情况,也进一步证明青年干部更需要常接地气、厚植底气、涵养志气。

下沉基层一线

学先进找差距

在调研实践活动中,青年干部主动向基层学习、向先进学习,了解基层工作的经验做法,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亟待修复,仍有一系列技术难关有待突破。在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岛保护站,青年干部实地探访珊瑚礁修复培育实验室,了解珊瑚礁断枝修复的过程。

与西岛隔海相望的永兴岛是一座由珊瑚贝壳沙堆积形成的珊瑚岛。从事珊瑚礁保护工作10多年的老刘,每天都要去海边观察珊瑚礁群生长状况。在他的影响下,其儿子也选择在大学攻读生态学专业。今年暑假期间,父子俩一同在岛上参与珊瑚礁保护。他们致力于珊瑚礁保护的故事让青年干部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他们身上接力传承、履职尽责的精神,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海洋站为我国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灾害防治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山东省威海市和烟台市,青年干部先后来到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中心所属成山头站、蓬莱站和长岛站,详细了解海洋站在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监测等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以及智能化海洋站建设情况,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海洋站高质量发展。

32岁的王梅菊是蓬莱海洋站的一名观测员,在北隍城岛从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虽然岛上生活物资紧缺、自然条件恶劣,但她从未懈怠。2017年至今,王梅菊上岛24次,累计在岛天数370余天。在交流中,青年干部表示,要向奋斗在一线的海洋工作者学习,找差距找不足,立足工作岗位,忠诚履职尽责。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在甘肃岷县,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西秦岭岷县寨上金矿勘查项目组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全力打好寨上金矿勘查攻坚战。20多年来,该项目在南、北两个矿带发现金矿脉数十条。青年干部走进钻探现场开展座谈交流,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和做法。

该调查中心“507机台”机长华伶俐凭借精湛的钻探技术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授予“大国工匠”称号。青年干部边听边悟,纷纷表示要以先进为榜样,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各自岗位上担当作为、争创一流。

坚持问题导向

见真知促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是调查研究取得实效的关键。各调研组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着力在调查研究中掌握基层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这个村停车场建设难的情况,从表面看是用地问题,深层看可能跟村庄的规划布局有关”“耕地上到底能种什么,应该由谁来认定”……在福建,青年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对发现的问题加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后的逻辑规律,找到具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

在深入剖析问题的同时,青年干部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给出了许多建议。面对地方和企业提出的问题,对于有明确政策要求的,当面回应释疑;需要部门协调落实的,积极协调解决;需要研究汇报的,详细记录整理。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还有哪些待解的难题?青年干部跋涉千余公里,来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柴达木盆地东部马海—南八仙盐湖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组。该项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荒漠深处,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青年干部深入钻探机台位置,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找矿突破难点等问题。

“现有钻机无法满足水文钻探施工需求”“地勘领域部分装备设备较为老旧”“应加快地勘装备设备更新换代和自主研发”……面对这些问题,青年干部一边聆听,一边仔细记录。

为切实提高调研质量,各调研组在结束每天的行程后,采用线上会议或线下讨论等形式开展研讨,大家奔着问题谈、聚焦问题讲,务求在研讨和沟通中集思广益。同时,各调研组还将各自发现的问题、获取的数据、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汇总,找到关键性问题,深入研究后提出建议。

为高质量完成调研报告,各调研组充分发挥每一名青年干部的专业和特长优势,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每一段访谈、每一份报告、每一个建议,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同时,各调研组还邀请专家学者对调研报告进行把关指导,力求调研成果更加切合实际,对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参考作用更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此次调研实践过程中,自然资源部青年干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大家一致表示,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殷切期望,以调研实践活动为新起点,学思践悟、笃行不怠,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兰圣伟、赵 蕾、李卓聪、孙安然、陈 琛)